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東野圭吾 - 湖邊兇殺案


  上週在回家的時候,因為不想在車上想著如何回m的信。從書櫃中抽出一本比較薄的小說塞進包包裡,這一本湖邊兇殺案是在誠品曬書節時隨便抓來湊六本500元的小說。剛好路過日本偵探小說區,朋友買了一套宮部美幸的書,我也抓了一套松本清張的短篇小說集,還欠一本就滿六本的情況下,隨手抓了本東野圭吾的書。


  在火車上打開第一章後,慢慢讀著東野簡單敘述的文字,一邊想著他是不是在這裡埋下一個伏筆,這個人應該會在故事中佔著極重要的角色。才一邊這麼想著,ET就被殺了,成了屍體以外,還順便買一送一告訴你兇手是誰。這個寫法非常有趣,他並不是經過一堆事件,讓你的腦袋經過一番折磨痛苦思考後才告訴你誰是兇手,才願意讓你知道他殺人的手法、動機。

  相對的也因為一開始就告訴我兇手是誰,反而引起我繼續讀下去的興趣。在一本偵探小說中,書還未過半就知道兇手的情況下,這本書會如何走下去?又怎麼走下去?讓我好奇不已。漸漸看著主角成了毀屍棄屍的幫兇,他身不由己詭異地被周圍的人牽走他的思緒跟行動。這些毀屍、逃避刑責、自願成為共犯的理由非常薄弱卻一時之間讓主角找不出反駁的話語。只好身不由己的加入這個集團,在協助棄屍的過程中,拿著所有不合理的情節反覆思考跟求證。一方面順從集團,卻一方面在集團中利用信任企圖找出真兇跟殺人動機。

  任何一個不合理的地方都被拿出來成為推理內容中的一片片拼圖,照片、地毯、對話、停車位置、小船擺放方式、集團中的利害關係、不合理的舉動,拿起來拼湊成一個合乎邏輯又驚人的結果。最後才知道自己還是被耍了,前面那位是假冒的兇手,竟然不知道真兇是誰!只有犯罪嫌疑人,卻沒有人知道兇手到底是誰。

  這本意外有趣的小說,除了講述著殺人動機、手法,意外的是他竟然企圖探討家庭跟教育問題。日本的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跟期望,甚至為了名校所願意犧牲的東西,以及日本對於情婦的看法在我眼中也相當詭異。究竟是妻子可能外遇令人難過?還是情婦被殺令人難過?又或是情婦被殺後自己竟然成為毀屍棄屍的共犯令人難過?我也一直懷疑著主角是真的對情婦動了感情,還是因為情婦有利用價值所以逢場作戲又利用她想結婚的念頭,讓她自願調查妻子外遇?妻子為了小孩的前途願意犧牲到什麼程度?對於小孩的未來是否只有讀名校才是保障?維繫支撐一個家庭的是外在看起來的和睦還是對各個家人的了解、信任、愛與支持?

  對小孩的愛又該是什麼模樣?是期望他能照自己安排的方式成長學習,還是花時間確實看清自己小孩的能力跟了解他的性格?小孩犯錯以後,身為父母該作的是什麼?是讓小孩承擔責任藉此理解是非過錯,或是不聽不看包庇犯下大錯的小孩?  身為局外的人是否真的無法理解局內人的想法?沒有過小孩的我是否因此無法理解這些父母的掙扎跟選擇?不,我不能理解東野的選擇,也希望我不會成為這樣溺愛小孩的父母之一。至少,我沒有辦法忍受我的小孩有可能成為殺人兇手,改天搞不好主角自己就被長大後的小孩殺了呢。